在法律條文中,失火罪是由于人的過失而產(chǎn)生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承擔一定的刑罰。其中,在相關的刑法條例中,對失火罪也做出了相應的說明。下面主要對失火罪的刑法條例進行了一定的解說,并對失火罪的構成要件進行了一定的分析,以加深人們對失火罪的認識與了解。
一、失火罪是刑法第幾條
所謂失火罪, 是指由于行為人的過失而引起火災, 造成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chǎn)重大損失的嚴重后果,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里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失火造成危害后果的心理態(tài)度,而不是導致失火行為的心理態(tài)度。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第2款對失火罪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定。其中第115條第2款規(guī)定過失犯失火罪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情節(jié)較輕的,處3年以下***
二、失火罪的構成要件
1、犯罪主體
失火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 即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
2、犯罪主觀
從犯罪主觀方面看, 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過失, 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具體來講是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火災從而造成他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chǎn)重大損失,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已經(jīng)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這里疏忽大意、輕信能夠避免,是指行為人對火災危害結果的心理態(tài)度, 而不是對導致火災的行為的心理態(tài)度。實踐中有的案件行為人對導致火災的行為是明知故犯的,如明知在特定區(qū)域內(nèi)禁止吸煙卻禁而不止等, 但對火災危害結果既不希望, 也不放任其發(fā)生, 這種案件應定為失火罪。行為人對于火災的發(fā)生,主觀上具有犯罪的過失,是其負刑事責任的主觀根據(jù)。如果查明火災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 如雷擊、地震等引起的火災, 則屬于意外事故, 不涉及犯罪問題。
3、犯罪客體
從犯罪客體上看, 該罪侵害的客體為社會的公共安全, 即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chǎn)的安全。從實踐來看,本罪對公共安全的危害通常表現(xiàn)為危害重大公私財產(chǎn)的安全和既危害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 又危害重大公私財產(chǎn)安全兩種情況。
4、客觀表現(xiàn)
從客觀方看,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實施引起火災, 造成嚴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為。首先, 行為人必須有引起火災的行為。失火一般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吸煙引起火災, 取暖做飯用火不慎引起火災。做飯不照看爐火, 安裝爐灶、煙囪不符合防火要求, 在森林中亂燒荒, 或者做飯、取暖, 不注意防火, 以致釀成火災,造成重大損失, 就構成失火罪。如果在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或擅離職守;或者在生產(chǎn)中違章作業(yè)或強令他人違章作業(yè)而引起火災,則分別構成***罪或者重大責任事故罪。如果火災不是由于行為人的失火行為引起的, 而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 不構成失火罪。其次, 行為人的行為必須造成嚴重后果,即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僅有失火行為, 未引起危害后果;或者危害后果不嚴重, 不構成失火罪, 而屬一般失火行為。最后,上述嚴重后果必須是失火行為所引起, 即同失火行為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這一特征是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jù)。
綜上所述,通過對失火罪的相關條例及構成要件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從而使人們對失火罪具備了一定的認識與理解,進而在面臨相關問題時,人們也可以及時運用法律手段加以解決。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在面臨有關失火罪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向進行一定的咨詢與幫助,以采取法律武器解決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