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意識中都以為草書難以辨認字體,也很難去學習怎么書寫草書,但是行草書法可以說是行書的草花或者草書的行化,簡而言之,行草是一種比草書更容易辨認的字體。在我國古代的眾多書法巨匠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隨處見到行草書法的作品,由此可見行草書法廣受喜愛。那么,你對行草書法作品欣賞過嗎?今天,愛藏網(wǎng)的小編就來給各位詳細介紹古代靠前書法家的出色的/卓越的/優(yōu)異的/杰出的行草書法作品,一起來對行草書法作品欣賞吧。
行草簡介:
行草,是介于行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和書法風格,可以說是行書的草化或草書的行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刻板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
行草書法作品欣賞:
1、東晉-王羲之家族《三希寶帖》
三希寶帖是東晉書圣王羲之家族留給后世僅有的三件真跡(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是現(xiàn)存最為古老的法書真跡,為歷代奉為無上至寶、法書鼻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神品,分藏于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紙本,四行,二十八字。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君倩。
《中秋帖》草書,紙本,3行,共22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傳為晉王獻之書手卷,縱27cm,橫11.9cm。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睙o署款。
《伯遠帖》是晉王珣(350-401年)寫的一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yè)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yōu)游。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p>
2、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短m亭序》表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風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
3、唐-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仲尼夢奠帖》行書,為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所作。共七十八字,無款印。書法筆力蒼勁古茂。曾入南宋內府收藏,鈐有南宋"御府法書"朱文印記兩方,"紹""興"朱文連珠印記,后經(jīng)南宋賈似道,元郭天錫,明項元汴,清高士奇,清內府等遞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濃,且是禿筆疾書,轉折自如,無一筆不妥,無一筆凝滯,上下脈絡映帶清晰,結構穩(wěn)重沉實,運筆從容,氣韻流暢,體方而筆圓,嫵媚而剛勁,為歐陽詢晚年所書,清勁絕塵,誠屬稀世之珍?!吨倌釅舻焯芳埍?,縱25.5cm,橫33.6cm,今于遼寧省博物館藏。
4、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書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紙本,行書縱28.2厘米橫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鈴有“趙氏子昴氏”、“大雅”、“鮮于”、“樞”、“鮮于樞伯幾父”、“鮮于”等印?!都乐段母濉份x耀千古的價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chuàng)作的典范。曾經(jīng)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5、唐-懷素《自敘帖》
《自敘帖》唐書法僧懷素草書。中華靠前草書。內容為自述寫草書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和當時士大夫對他書法的品評,即當時的著名人物如顏真卿、戴敘倫等對他的草書的贊頌。《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范。”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fā)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奔埍?,縱28.3厘米,橫775厘米,共126行,698字。書於唐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6、北宋-蘇軾《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所發(fā)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7、北宋-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被后人譽為中華靠前美帖。墨跡絹本,行書??v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書自作各體詩八首,計71行658字,署黻款。書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1088年),在蜀素上所書的各體詩八首?!妒袼靥访鞔鷼w項元汴、董其昌、吳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鴻緒、傅恒之手,后入清內府,現(xiàn)存臺灣故宮博物院。
8、北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是宋徽宗趙佶傳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國傳世靠前名帖之一。作于是1112年??v31.5厘米,橫111.72厘米,寫在一張整幅描金云龍箋上。是趙佶四十歲時的精意作品,筆勢奔放流暢,變幻莫測,一氣呵成,頗為壯觀。是繼張旭、懷素之后的杰作。今藏遼寧省博物館。它是難得一見的徽宗草書長卷,以用筆、結體的熟稔精妙乃至書寫意境而論,與懷素相比,委實伯仲難分。這卷筆翰飛舞的墨跡,書于全長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龍箋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圖案,是由宮中畫師就紙面一筆筆描繪而出,與徽宗的墨寶可謂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這篇空前絕后的曠世杰作!被譽為“天下一人絕世墨寶”。
9、元-趙孟頫《前后赤壁賦》
《前后赤壁賦》是元代書法宗師趙孟頫楷書奇珍。元代書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復古為創(chuàng)新的時代,元代諸家以唐人楷書法為基礎,極力規(guī)模二晉,形成了一代風氣。
趙孟頫《前后赤壁賦》,紙本,縱二七點二厘米,橫一一點一厘米??钍鸫蟮挛迥?,趙時年四十八歲,正值精力、體力頂峰期。其字點畫精到,結體周密,行筆勁健酣暢,唐棣跋云:“東坡二賦,松雪要每一書之,負出諸書之右,故深得晉人書法。晚年行筆圓熟,度越唐人,乃知早會用意之深如此。”
10、明-祝允明《草書詩帖》
《草書詩帖》,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系中華靠前傳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F(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紙本,縱三六點一厘米,橫一一四七點五厘米,書曹植《樂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通過愛藏網(wǎng)的小編對行草書法作品欣賞,想必大家看到這里已經(jīng)對行草書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行草書法至今仍是很多書法研習者喜愛的字體,行草書法的實用性就不用再贅述了。若是對學習行草書法感興趣的話,不妨可以選擇心儀的名家行草書法作品,然后細細欣賞與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