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收藏中除了對人民幣價值關(guān)注外還要有判斷真假的能力,能夠根據(jù)錢幣的外表及一些簡單的測量方法對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靠前套人民幣距離現(xiàn)在的第五套人民幣已有一定時間沉積,因此其價格總體業(yè)說處于較高的水平,很多人就把注意力放在了第二套人民幣收藏上,那么對于第二套人民幣又有什么看點呢,又該如何判斷它的真假呢?
第二套人民幣與靠前套人民幣在制作工藝上看有很大改善,1955年發(fā)行第二套人民幣,對靠前套人民幣開始逐步回收,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三張紙幣最昂貴,有蘇三版之稱,分別是53年的3元,5元和10元面值紙幣,在1964年5月開始停止流通這套人民幣,整個流通的時間為11年。
1953上10元有大黑十之稱,在市場上出現(xiàn)了很多仿制品,很多仿制品中大部分大黑十通常是膠版印刷,有些平印,有些平凹印,但是**是完全沒有凹版的印刷效果的,因此就沒有所謂的凹凸的手感。而在真品中,畫面中的農(nóng)婦每一根發(fā)絲都是十分清晰的,而且在國徽水印也是清晰可見的,并且有明細的痕跡。而**有的根本就沒有水印,有水印的也是壓出的痕跡或用半透明油墨印上的;事實上,我們對于真**的判斷在紙張和手感的方面都可以容易判斷。
我國較早一張面額三元的紙幣于1955年3月1日發(fā)行,其目前價值千金,這張三元面值非常稀罕,判斷其真假可以從紙幣的規(guī)格大小判斷,并且可以注意是走向的印刷中采用的更加容易判斷趕集的凹凸套印技術(shù),防偽功能非常獨特。
判斷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三元和十元可以參考更多資料,這對整個人民幣真假判斷有一事實上經(jīng)驗總結(jié),對于每個錢幣收藏者來說都置關(guān)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