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原則是在刑法實施中起指導的作用,充分理解和領悟有利于定罪量刑,也有利于我國刑法實踐的靈活運用。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原則是什么呢?包括那幾條原則?相信很多人都存在疑問,現(xiàn)在小編在下面為您進行解答。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原則概念
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貫穿全部刑法規(guī)范、體現(xiàn)我國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導和制約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過程的基本準則法。包括基本原則和一般原則。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基本原則
新刑法規(guī)定了刑法的三個基本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和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
(一) 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是指犯罪及其刑罰都必須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法。具體內(nèi)容就是刑法第3條的規(guī)定,即“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二)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原則是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shù)男塘P,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內(nèi)容包括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適應和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三)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
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是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quán)法。適應法律一律平等原則包括定罪平等、量刑平等和行刑平等。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一般原則
(一)罪責自負原則
1、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含義
誰犯了罪,就應當由誰承當刑事責任;刑罰只及于犯罪者本人,而不能連累無辜。
2、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對于沒有實施犯罪行為的人不能對其定罪;
②刑罰的對象只能是犯罪者本人,對于僅與犯罪者有親屬、朋友、鄰里等關系而沒有參與犯罪的人,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
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并要求主客觀兩方面的有機統(tǒng)一。即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過失危害社會的心理支配下,客觀上實施了一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或已經(jīng)造成現(xiàn)實的侵害。如果缺少主觀或者客觀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條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
看了上面的解釋,相信大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原則的問題已經(jīng)得到解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原則包括基本原則和一般原則,尤其是新刑法規(guī)定三個基本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和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一定要加以靈活理解。若在這方面還有疑問,你可以向律師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