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這種感受,一聽到保險,靠前反應(yīng)都很反感,感覺“保險”和“騙人”是可以劃等號的。 對于類似的擔心,深藍君完全可以理解。很多人之所以會覺得保險騙人,主要是有兩方面的考慮,要么說保險買了不理賠,要么就是說買了保險后還虧錢。今天我們就從這兩個擔憂出發(fā),扒一扒買保險是不是一種騙局。 事實并不是這樣的,保險公司的收入主要是靠***獲得的。至于要賠出去多少錢,其實保險產(chǎn)品在定價時就已經(jīng)計算好了。 這里要告訴大家,我們買的保險,其實就是和保險公司簽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買的保險賠不賠,賠多少,都在合同上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理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2018年的數(shù)據(jù),各家公司的理賠速度都挺快的,而且獲賠率也達到了 97 %以上,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理賠案例都是賠了的。 至于剩下的3%沒有得到理賠,深藍君發(fā)現(xiàn)拒賠原因都是大同小異,一般可以分為兩類。 保險其實有很多種分類,不同的險種保障作用也不同。 舉個例子:有些人買了一份意外險,也就是保障一些磕磕碰碰、摔傷燙傷之類的意外,結(jié)果不幸生病了,拿著保險找保險公司賠錢,這自然是不能賠的。 就像家里的電器,電冰箱和洗衣機的功能完全不同,誰也代替不了誰。不同種類的保險也是一樣的。如果這個時候,自己不清楚自己買的是什么保險,又會說保險都是騙人的。 這也是想提醒大家的一點,買保險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買的是什么險種,什么情況下可以理賠,這個很重要。 在咱們的保險合同中,對于保哪些疾病、保哪些醫(yī)院和保障的藥品范圍,其實都已經(jīng)白紙黑字寫出來了。要是不符合這里邊的范圍,也是不能賠償?shù)?。其實這些也并不復(fù)雜,不同險種的作用和實際的理賠范圍不同。 總的來說,保險的理賠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各家保險公司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競爭力,都很看重理賠服務(wù),于情于理,都不敢違背立法,隨意拖延不給我們理賠的。 這就是我們想提醒大家的靠前點:保險公司并不是靠拒賠賺錢,賠不賠其實都是按照白紙黑字的合同來的,該賠的都會賠。 除此之外,很多人之所以認為保險騙人,其實還存在另一種原因:經(jīng)常有一些說的高收益,實際上根本達不到的情況。 很多人出于對親人朋友的信任,都會跟熟人買保險,有時候只是簡單聽一聽介紹,連產(chǎn)品都沒看就買了。回家到后,合同往抽屜一丟,就再也沒理過,直到過了好幾年,才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 一回事。 就在半個月前,我的一位老同學找到我,想請我給他幫幫忙,他是這么說的: 我媽幾年前在一個親戚那里,買了一份***險,說是過幾年就可以領(lǐng)幾萬塊,但今年拿到手的收益,只有幾千塊錢。 我覺得很奇怪,明明當初說的幾萬塊,怎么最后到手的這么少!保險就是騙人的! 在看了他的合同后,我發(fā)現(xiàn)里邊約定的收益其實并不高,這點在合同里都有寫明。之前推銷保險的親戚很可能是夸大了實際收益,但我這位同學媽媽出于信任,連合同都沒看就簽字了。這種夸大收益的情況還是很常見的。 說到這里,相信大家也可以發(fā)現(xiàn),整個事件中,保險沒有騙人,騙人的其實是人。雖然不可否認,還是有很多出色的/卓越的/優(yōu)異的/杰出的的從業(yè)者一直扎根在 保險行業(yè),但保險人員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難免會有一些素質(zhì)不高的保險人員,為了業(yè)績,可能會去推銷一些他自己都不了解產(chǎn)品。 所以,無論是買保險還是***,都不要只聽信銷售員的口頭承諾,那些很可能是為了讓你買單的虛假宣傳。只有白紙黑字寫在合同里,才是可以值得相信的。 這就是我們想提醒大家的第二點:一切以合同為準,說的再好聽的收益都是不保證的,大家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一、 買保險是騙局,保險公司靠拒賠賺錢?
二、 買保險是騙局,買了保險后還虧錢?